工业4.0德国制造业的发展之路 1.德国制造业体系的发展 德国政府部门和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广泛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变革叙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 工业1.0。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构建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作工业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替换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造就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使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作工业2.0。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组装的顺利分离出来,首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工业3.0。始自20世纪70年代并仍然沿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过程大大构建自动化,可称作工业3.0。自此,机器需要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非常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工业4.0。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指出,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CPS) 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生产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仅有生命周期和全生产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构建,将构成一个高度灵活性、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由于政治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进展并不大,1820年-1870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1.09%,高于英国的1.26%。
不过,迈进统一的德国毕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新的科技与新发明层出不穷,德国经济也因此在1870年-1913年间以1.63%的年均增长速度多达了英国的1.01%。 虽然第三次工业革命领航者的接力棒传遍了美国手中,但德国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化工化学、电力电气等行业仍然通过大大的技术变革维持寄居了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特别是在北落(指以鲁尔区为代表的煤钢等传统产业衰微)的大背景下,构成南起(巴伐利亚等南部地区蓬勃发展了电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让德国制造业绽放出有新的活力。 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统一景气后陷于长年衰退,然而在10年将近的时间内,德国经济再现活力。即便是席卷欧盟的欧债危机对德国导致根本性影响,以制成品出口夹住的德国经济仍然能做在欧洲鹤立鸡群。
制造业在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到比近20年来完全维持恒定,1994年为23%,而2014年为22.3%。和欧盟平均水平以及欧盟其他国家比起,德国制造业的强势则更加引人注目:2014年,欧盟国家制造业平均值占比为15.3%,法国为11.4%、英国则仅有为9.4%。如果按一个品牌来取决于,德国生产约价值45820亿美元,相等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67%,位列世界第三。 不过,在后危机时代,德国也日益感受到一些主因,从而明确提出工业4.0方案来加以应付。
一是短期内面对出口下降,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认为,2013年德国出口同比上升了0.2%,转入2014年,德国出口形势也未见大的好转。二是中期感受到产业升级压力,自本世纪头一个十年的最后几年起,科学应用技术上又一次经常出现了较小变革,还包括无线电通讯技术、3D打印机技术、物联网等。
据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的终端设备销售额预计为1.9万亿美元,产生的利润(还包括服务费)将约3000亿美元。三是长年面临欧盟内部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竞争压力,欧盟2012年10月公布的《指向快速增长与经济衰退的更加强劲的欧洲工业》,具体原作了2020年将工业占到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当时的15.6%提升到20%的再行工业化战略的目标;新兴经济体中,印度自恃计算机和软件业等高端制造业沦为世界办公室,中国堪称于2010年多达美国沦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被称作世界工厂,其结果就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优势日益失去。
本文来源:JN江南体育-www.epwuti.com